宁夏回族自治区财政厅厅长王和山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 度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改善。但与此同时, 贫富差距持续扩大。从当前来看,要缩小贫富差距, 必须重视财政手段的作用。
一、贫富差距急剧扩大会带来较大社会风险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个体在资产禀赋占 有、相关政策、市场准入机会等外部环境基本相同 的条件下,仅是由于主观努力程度、资金投入规模、 机会捕捉能力、领导决策水平等主观因素形成的差 距是合理的贫富差距,但贫富差距过于悬殊,特别 是由于制度不完善、不规范引发的不合理因素,甚 至是非法收入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渗透,会对社会政 治、经济生活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会对经济持续 增长、社会稳定甚至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民族发展大 业带来严重影响。
贫富差距各国都有,但我国现阶段贫富差距问 题显得较为突出。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我国现阶段 的贫富差距具有以下特征,决定了它所带来的经济 社会风险较大:
(1)我国的贫富差距问题是政策、市 场、权力等多种因素叠加的结果,所以问题比较复 杂;
(2)我国目前的贫富差距是在相对较短时期内 形成的,对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构成较大压力;
(3) 人们对非法、不合理因素形成的高收入强烈不满;
(4)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部分居民仍享受不到可 覆盖的、政策所规定的一些保障措施,一些社会成 员的生存条件脆弱,应对风险的能力差。上述因素 使得我国的贫富差距可能引发的经济社会风险更 值得重视。
二、民生财政是控制贫富差距扩大的重要手段 缩小贫富差距、维护公平正义和实现共享发展 成果,是科学发展观所提出的基本目标。建立民生 财政是当前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最现实的途径。为 此,
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把更多的财政资金投 向公共服务领域,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 展成果。各级财政部门应不断加大对重点支出项目 的保障力度,特别是要加大财政在教育、文化、卫 生、就业再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生态环境、公共基 础设施等方面的投入。
二要明确中央和地方事权, 健全财力与事权相适应的财税体制。一方面应依法 规范中央和地方的职能和权限,科学界定各级政府 的基本公共服务支出责任;另一方面要按照财力和 事权相匹配的原则,适当调整和规范中央和地方的 收入划分,特别是要更加关注贫困地区和贫困人 群。
三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完善和规范中央财政 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制度,进一步加大国家对革命老 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 付。
四要进一步完善财政制度,切实缓解县乡财政 困难。调节收入分配不公,缩减贫富差距,是政府干 预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宁夏对民生财政的有益探索 在2007 年以前,我国财政重点关注经济建设, 即所谓的“建设财政”;2008 年之后,财政的重点转 向民生领域,即“民生财政”,这是因为我国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国家经济实力已大大增强,在 发展社会事业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方面已有了更 好的经济基础。从宁夏近几年执行民生财政的情况 来看,财政新增财力的七成以上用于民生领域。在 实践中,宁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障民生财政的落 实。
第一,认识到位、观念创新是落实民生财政的 先导。落实民生财政离不开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创 新。民生财政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为保障民生财 政的落实,必须统一思想认识,集中集体智慧。宁夏 自治区党委、政府在提出民生财政之初,就多次组 织力量对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调研和讨论,每年自治 区财政编制“民生项目”预算,提请自治区人代会审 议,通过多方面的工作,民生财政理念已经深入人 心,全区上下一致支持民生财政的贯彻实施。自治 区各级财政部门也深入开展大力实施民生财政思 想教育,进行观念创新,提出坚持“成长先行,民生 先行”的方针,在民生财政安排与其他财政安排冲 突时,优先为民生让路,从预算编制到预算过程的 执行,到最终资金的利用都优先保障民生。2009 年, 自治区本级财政公用经费压缩10%,压缩后节约下 来的1.47亿元全部用到了教育的危窑危房改造上。
第二,体制机制创新是落实民生财政的保障。 落实民生财政必须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宁夏通过创 新机制,试点实施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建设。经过实 践,试点工作取得了初步阶段性成效,农民群众得 到了实惠,受到了普遍欢迎。2010 年,宁夏在60 个 乡镇开展了乡镇民生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2011 年扩大到100 个乡镇,将财政、农经、民政、社保等 职能纳入服务范畴,建立一个综合平台,让老百姓 到乡镇办事只进一个门。经过一年的试点,宁夏乡 镇民生服务中心的建设基本步入正轨,实现了一个 大厅受理、一条龙服务、一卡通发放、“一站式”办 理,搭起了为民服务的新平台。 这一体制机制创新在保障民生财政落实上有 重要的意义。
一是政府资源整合实现了突破。民生 服务中心整合了乡镇涉及民生方面的主要职能,目 前经办事项达到16 项,搭建了乡镇政府为民服务 平台,为落实民生政策创造了良好机制。
二是惠民 服务有了新途径。乡镇涉农资金“一卡通”发放、村 级“三财”管理规范化,救灾救济、医保、社保、新农 合等民生服务工作整齐统一,政府基本公共服务直 接延伸到个人。
三是服务农民方式实现了创新。民 生服务中心一个大厅对外、一条龙服务,透明化运 作,方便了群众办事,提高了经办效率,乡镇从过去 的“你求我办事”向“我为你服务”转变,树立了政府 执政为民的形象。
四是民生资金监管得到了有效强 化。将涉及民生的财政资金统一由一个部门发放和 管理,充分发挥了乡镇财政就地就近监管的作用, 也使上级财政部门能够直接对各项民生资金进行 监督,大大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强化了财政资金 监管。
第三,办实事是落实民生财政的立足点。为了 更好地落实民生财政,宁夏自治区将巨大的民生计 划分解为一项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在实践中,一 件一件督促落实。自治区政府连续四年实施“10 项 民生计划为民办30 件实事”活动,“10 项民生计划 为民办30件实事”概念已经深入人心。自治区财政 厅根据任务分工,切实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首要位 置,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健全工作推进机制, 落实工作责任,强化跟踪督查,全力以赴,确保把民 生计划落到实处。
第四,造就再生产能力是落实民生财政的根 本。民生事业是一项系统工程,发展民生涉及短期 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总体利益等关系。民 生财政在处理这些关系的时候,既要保基本生产生 活又要平衡长远发展。宁夏中南部地区自古就有 “苦瘠甲天下”的称号,为落实好自治区“生态移民” 战略,结合民生财政,自治区人民政府出台了生态 移民资金管理等相关办法,自治区财政千方百计筹 集资金,把生态移民与造就再生产能力结合起来, 力争5 年搬迁35 万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 富”的生态移民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