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乡村振兴 -- 正文

魅力十月幸福生活 咱们老百姓最实惠 ◎蔡新民 张义


浠水县十月村地处城郊,共有12 个村民小组、 2565人,著名的千年古刹清泉寺和闻一多纪念馆就坐 落于村内。近年来,十月村秉承优良传统,依托地域优 势,以强村富民为目标,不断创新思路,突出特色,踏实 苦干,锐意进取,走出了一条“实力十月、福利十月、平安 十月、和谐十月”的腾飞之路。
———依托地域,抢先发展 随着县城区的发展,十月村由城郊村逐步成为城 中村。城市的拓展,给十月村带来了大量的人流、物流、 资金流。面对汹涌的发展态势,一步先,步步先,村两委 立即行动,迅速召开村组干部会及村民代表大会,研究 激励措施,商讨发展大计,确定了“抢抓机遇、调整方式, 退一进二、保二进三”发展战略。依城而建,依路而生,调 出地块办企业、兴商业、提升农业,鼓励村民“做个体”, 短短几年时间,形成了村企业、组实体、户个体等多层级 商贸竞相发展态势,装帧纸业、铸造合金、客货运输、商 贸餐饮、水产养殖、装饰建材、水果批发、绿色农业等支 柱产业蓬勃发展。到2011年末,全村共发展村组企业 182家,269户家庭从事三产业服务,二三产业经济总量 达到6.5亿元。全村从事二三产业农户269 户,占总户 数的36.3%,1800名村民“洗脚上岸”,占总人数的70%。
———灵活机制,壮大实体 村级集体资产毕竟有限,如何让有限资源发挥最 大效益,村两委确定了“五坚持五不动摇”原则:坚持发 展集体经济共同富裕道路不动摇,坚持土地资源统筹安 排不改变,坚决抵制侵占集体经济利益的行为不手软, 坚决杜绝高能耗高污染环境的项目,坚持跨越式发展步 伐不停步,走以集体经济发展为主,实现共同致富的道 路。在发展方向上,以村办企业为主,走产业立村之路; 以市场调节为主,走资源变资产之路;以村组两级推进 为主,走“两条腿”并进之路。新机制实现了投资井喷:在 村组共同努力下,去年,全村用于生产发展的固定资产 投资就达5300 万元,其中工业新建项目投资3100 万 元,投产后年可新增产值1 亿元、利税2000 万元以上; 新建商业门店2 万平米,年可增加集体纯收400 万元以 上;改造和扩建的门店和仓库面积3500平方米,实现总 资产4000万元,纯收入达100万元。今年,在建物流项 目2.4万平方米,新增固定资产可达2.3 亿元,年获利可 达500万元。全村经济收入、村级纯收入均以20%以上 的速度递增。
———坚持原则,凸显特色 城市发展要支持,村民利益要维护,这看似非常矛 盾的问题,在十月村迎刃而解。十几年前,十月村就和县 相关部门达成协议:只要是规划内的建设
用地,村里全 力支持,但必须留下底层作为失地群众的补偿。如今,十 月村5000平米的铺面,就是在这个原则上保留下来的。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特色就是生命力。在打造特色上, 魅力十月幸福生活咱们老百姓最实惠 全国劳动模范、十月村支书郭新志 ◎蔡新民张义 城镇化建设 042 zhong guo xian yu jing ji lun tuan 中国县域经济论坛 十月村做足了文章。利用预留的沿街铺面打造特色一条 街,商住楼底层开发为物流仓库,如今,十月村已形成 “一二三”的特色经济发展格局。“一”,一条特色经济 街———十月水果批发一条街。街长 350米,有经营户 30 户、年销售额6000 多万元。“二”,三大专业市场。占地 8000 平米的木材专业市场有经营户13 户、年销售额 7000多万元;占地20000平米的石材专业市场有经营户 23户、年加工销售2100 万元;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 十月建材城,经营户106家,年销售额1.2亿元。“三”,三 大支柱产业。合金五金加工制造产业现有企业33家、去 年产值1.13亿元;建筑建材产业现有企业24家、产值 1.01 亿元;商贸物流产业现有商贸经营户166 户、产值 收入6600万元,三大产业占全村总产值的82.6%。
———共享成果,凝聚合力 “越富越要干,越快越提速”。这是支部书记郭新志 常挂在嘴上的一句话,也是全体村两委成员多年来的坚 持。“干部辛苦指数越高,群众幸福指数就越高”已经成 为历届村两委成员信奉和践行的“真理”。在民生建设 上,十月村从不吝啬:全体村民免费参加医疗保险,补贴 村民参加新农保,每年设大病救助资金5万元。发放困 难家庭生活补贴,对50—59 岁弱势人员发放生活补贴 人平1000 元,60 岁以上老人人平领取养老金4500 元。 同时,对老干部,老党员、困难户逢年过节进行慰问、组 织外出旅游。今年5月份,年过七旬的原困难户主杨主 武刚从香港旅游回来,就立即来到村里,激动地说:“这 次到香港旅游,以前连梦也不敢做,共产党好,改革开放 政策好,以郭书记为首的党总支领导好!”。
———倡导新风,凝聚气场 十月村历史悠久,建村60 多年来,十月村集体始 终保持“敢想敢干、勇创一流”的奋斗精神,在不同年代 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业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创 造性开展水稻“高改矮”、“单改双”种植技术探索,取得 突破并推向全省、全国;八十年代,带头大办工业,率先 在黄冈市办起第一家村级高新技术企业。 围绕发展主题创新开展的“星级农户”创建活动, 自1992年开展以来,坚持每年组织各组村民,对各家各 户遵守村规民约、发展家庭生产、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 明生活等10个方面的情况进行互评。对群众公认的“十 星农户”,除了授发“星级农户”铜牌外,还给予一定的经 济奖励。群众在比中找到了差距,感到了压力,从而形成 了一种你追我赶、积极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
———强化组织,强大引擎 30多年来,十月村围绕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始终把村 级组织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来抓,凝聚了发展合力,提升了 发展质效。群众都说,党总支就是我们村发展的“发动机”。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十月村经济腾飞的进 程中,历任村支书都发挥了“主心骨”和“领头雁”的作 用。在全县600多个村中,历任十月村的支部书记在干 部群众中都很“硬气”,说的话群众乐意听,想的事群众 乐意做,带的路群众乐意走。这种硬气,源于他们精明强 干的头脑,公而忘私的作风,更来自于他们“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的高贵品格。郭新志书记在上任之初,就与村 两委班子成员“约法三章”:加班不准领补贴,重大节日 不准发放任何物资,不准到村民小组和村民家中吃喝, 不准接受礼品和礼金,不准为领导和亲朋好友乱占土地 资源建房开后门。 多力并举,众志成城。十月村的发展,不仅仅是依 靠某个领导和少数几个人的努力,更重要的是发挥了组 织和集体的力量,是一代又一代、一届又一届党员干部 共同努力的结果。多年来,该村坚持“围绕发展建队伍” 的工作思路,让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在刻苦学习 中增长才干,在市场闯荡中经风历雨,在依靠群众中发 动群众,一大批有觉悟、有文化、有能力、有群众基础的 后备干部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来,使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 “接力棒”上传下接、越跑越快,永葆了生机和活力。理想 托起梦想,思路决定出路。在十月村的干部群众中,发展 集体经济、实现共同富裕,是他们孜孜不倦的理想和追 求。
在这一发展思路的指引下,村民的心更齐了,阻力减 少了,集体资源安排好了,发展步伐加快了。 多换思路少换人,不换思路就换人。在十月村,干 部没有一成不变的岗位,谁有思路、谁能干好谁就上,干 得不好就走人。正是这种看似残酷的组织规定,加快了 十月村始终保持前进的步伐。前几年,村里有一个农业 组长连干了几年,效果不好,群众不满意。后来党总支在 征求群众意见后,及时召开村民大会进行了组织调整, 结果短短三年,集体收入就从1万元猛增到36万元,一 举跻身全村四强。 30 年厚重积淀,30 年砥砺奋进,如今,一个更加美 丽富裕的新十月已经展现在人们面前。十月村先后三次 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计划 生育、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等国家级荣誉六项;连 续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村党总支 多次被评为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综合实力连续多年 跻身黄冈市“十强村”行列。2011 年被中央文明委第三 次评为“全国文明村”,国家级奖项共获得十个,还获得 了“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市县“十强村”等荣誉称号共 140个。照这样发展下去,我们有理由相信,十月村的前 进道路一定会更加光明、更加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