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县域论坛 -- 正文

老区经济发展必须走新路子


◎中共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委书记    汪  冬


革命老区大多位于多省交界地区,很多仍处于欠发达状态。近年来,老区上下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基本要求和核心指标,坚持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两手抓,走出了一条具有各自特色的高质量脱贫之路。但由于底子薄、起点低,虽然我们整体上实现了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主要是发展依然相对滞后,新兴产业规模不大、特色产业发展不足、公共服务短板明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压力较大,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艰巨,发展空间不足。


下一步,我们将以加快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抓手,大力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努力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一是把握根本,推进产业振兴。无论是脱贫攻坚还是乡村振兴,产业都是根本。需加快转变产业发展思路,把重点从脱贫攻坚时期解决“有没有”向乡村振兴阶段解决“好不好”、可持续、上规模上转变。根据乡村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推动特色产业区域化发展;做好固链、强链、延链、补链文章,加快特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狠抓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全完善多业态共融、多元化发展机制,推动农业与休闲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引育并重,推进人才振兴。积极引进和培育乡村振兴急需紧缺的专业技术人才、科学管理人才,健全引导各类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长效机制。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实施能人回归工程,鼓励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大力培育产业发展带头人,培养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加大正向激励和人文关怀,持续选派驻村工作队,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基层干部队伍。

三是塑形铸魂,推进文化振兴。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和公共文化建设,推进“红黑榜”评比、农村道德模范评树等活动,深化移风易俗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大力弘扬主旋律和正能量,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四是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振兴。大力建设“两山”理念实践创新基地,推深做实河长制、林长制,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厕所改造和生活污水、垃圾处理工作。实施乡村建设行动,谋划建设一批乡村道路、水利、电力、通信网络、公共服务等基础设施,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启动“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建设美丽乡村,整治自然村庄,保护好传统村落和乡村特色风貌,建设生态宜居、富裕繁荣、和谐发展的美丽家园。

五是党建引领,推进组织振兴。坚持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推进平安乡村建设,深化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推动自治、法治、德治深度融合,创新治理方式,提高善治水平。

实现革命老区振兴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我们自身加倍努力、奋力拼搏,也需要上级部门、全社会一如既往地给予高度关注和大力支持。

一是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项目安排、财政投入、金融扶持、土地政策、人才支撑等方面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在建设用地总规模、林地限额、能耗总量、污染物排放总量等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指标上给予差异化支持。二是补齐公共服务短板。支持具备条件的医院争创三甲医院,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能力;从国家层面出台专门政策支持体检和疾病预防,推动从“治现病”向“防未病”转变,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支持有关地区的职业院校申办高等职业学校(专科),提升办学层次和办学质量,为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三是扶持特色农业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给予有关地区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以政策等支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支持国字号龙头企业落户。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增强抗风险能力。围绕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推介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进驻老区。引导各类风险投资资金注入,支持县域发展符合战略新兴产业和科技创新创业方向的企业与项目,重点支持5G、软件孵化、清洁能源等行业发展。四是提高生态补偿标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部署,按照付出与补偿相对应的原则,完善国家生态补偿机制,对环境保护地进行生态补偿,对生态保护区内的群众给予直接补偿。当前,可适度提高公益林补助标准,增加林农财政转移性收入。五是支持红色旅游发展。把有关地区的特色红色资源纳入全国干部教育体系,在红色旧址保护、红色场馆建设、红色景区打造以及干部培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的项目、资金支持。推动建立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开发协作机制,支持打造一批跨区域的红色旅游精品路线、体验式的红色文化项目,提高革命老区红色文化的知名度、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