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首页 -- 县域论坛 -- 正文

社会转型呼唤医学精神回归 黄冈市卫生局长郭应虎


社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 至信息社会转变的过程,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 过程,这是任何一个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都必须面临的 问题。现在的西方发达国家,当年也是由不发达国家转 变而来的。然而,相对西方国家而言,我国的社会转型要 艰难得多,并“在这一过程中已经付出了比较高的代价: 其一是社会矛盾凸显。特别是在人均GDP达到3000 美 元之后,这方面的问题有愈演愈烈之势。其次是城乡差 距、贫富差距、区域差距、行业差距被放大了。其三是政 府公共政策的公平、公正受到社会的质疑,而政府的管 理服务能力以及自控能力常常受到公众的诟病,从而导 致政府公信力的下降(《当前社会转型有哪些特殊 性》)”。 面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针对 上述弊端,这些民生举措还远远不够,还有很长的路要 走。在此期间,除了政府的政治自觉之外,广大公民尤其 是在社会转型期间获得了较高地位、较好收入和较高教 育的个人和群体,应该走在前面,为社会的/顷利转型做 出自己的努力。而作为贡献于人类健康的医学及其医务 工作者们,更应走在时代前列,为医学的回归营造坦途。
一、医学曾经和正在蒙羞
自有了“医生”这个职业,这个词汇和与之相关的 人和物都得到了相当的尊敬。在我国民间曾经只把医生 和老师称作“先生”,这种尊敬直到文革期间,在广大的 农村还盛行。然而随着金钱在人们生活中地位的凸显, 随着政府把医院推入市场,把患者当做消费者,手术刀、 药品都成了赚钱工具之后,一夜之间,人们发现,原来那 些尊贵的字眼“医生”、“医学”竟都沾满了铜臭。而更为 严重的是,医院、医生们只为稻梁谋,而罔顾患者的情况 时有发生,大处方、高药价、要红包、冷漠、麻木甚至残 酷,因此而导致的医患关系对立。南京大学医学院对全 国326所医院问卷调查表明,在所有的医疗纠纷中,由 于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引发的纠纷占49.5%。该调 查还发现,病人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仅10.38%。于是患 者针对医生的过激行为如打骂、动刀等恶性事件屡屡见 诸报端。这些现实,令我们这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古国的 祖先不安,令神圣的“医学”蒙羞,令国家形象遭到严重 损害。 医学精神是什么? 医学的本质精神是人文关怀,它 是一切为医的首要前提,是良医行事的良知和道德支柱。 在中国古代,医学被称为“仁术”,医生被赞誉为 “仁爱之士”。晋代杨泉的《物理论》说:“夫医者,非仁爱 之士不可托也。”在那个时代,良相、良医具有同样的良 善意义,良相可造福一国,良医能造福一方,所以宋代名 相范仲淹曾发誓“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甚至还有“大医 医国”之论。英国科学史专家斯蒂芬博士说:“医学是人 道思想最早产生的领域。世界上第一家医院,是大罗马 时期的一位慈善家,为护理贫病交加的患者,变卖自己 的家产而创办的。三国时期的东吴名医董奉心怀慈悲, 对贫苦病人精心诊治,治病既不收费,也不受礼,更不吃 请,只要求被诊治者在其门前空地上栽一棵杏树以作纪 念。从此,“杏林”就成了象征医学人文关怀的千古佳话, 成为对医家精湛医术和高尚医德的崇敬与赞许。 面对古今中外贤哲们的医学实践,今天的医务工 作者们应该羞愧、应该深思,更应该做出努力,顺应转型 社会的需要,呼唤、促进医学精神的回归。
二、医学精神回归的要义
1、医学精神回归要摒弃技术至上 医学从来都不是一门与社会、文化无关的纯自然 科学,它的对象是有血有肉的人。然而在高科技的临床 应用取得重大成果的今天,在抗生素应用、微创外科发 展、器官移植、辅助生育技术、基因治疗等一系列现代诊疗技术的推广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巨大恩泽的同时,人 文关怀在很大程度上被淹没,“技术至上”的盛行正在导 致医学与人的渐行渐远。“技术的发展,有可能让医学目 的开始变得模糊。”原卫生部副部长韩启德如是说。 技术至上导致过度医疗。在新技术主宰下的医学, 医生越来越不愿倾听病人的主诉,只相信仪器设备与实 验室检查结果。而随着医学的发展,随着临床专业的细 分,造成了“一科医生面对一个器官”的局面,把“技术至 上”推到了极致,发展到令人吃惊的地步。美国兰德公司 的一项研究称:按人口计算,美国的外科医生是英国的 两倍,外科手术的次数也是英国的两倍。在美国,50%的 剖腹产术、27%的子宫切除术、20%的心脏起搏植入术、 17%腕骨管将综合征手术、16%的扁桃体切除术,14% 的椎板切除术都是不必要的。医生们似乎只考虑维持病 人的生命,而没有考虑到勉强维持生命给病人带来的痛 苦以及如何使人们健康地生活。 技术至上导致看病成本急剧上升。高科技技术和 产品的广泛临床应用,导致看病成本的急剧上升。北京 肿瘤医院一项统计资料表明,20 年前,胃癌诊断通过纤 维胃镜、常规活检病理诊断等只需440 元,而现在基础 诊断就需要2830 元,如果使用核磁共振等高端诊断技 术,花费还需上升数千元。治疗费用上升更快,胃癌化疗 从20年前每人次平均100元,提高到现在的15050 元。 然而,费用的上升并没有带来胃癌5年生存率的提高。 研究显示,1975 年至1980 年,I 期—Ⅱ期胃癌病人5 年 生存率是67.9%,1991 年至2000 年是78.9%;1975 年至1980 年,Ⅲ期—Ⅳ期胃癌病人5 年生存率是 43.2%,1991年至2000 年是41.1%。这样的例子比 比皆是。 谁也无法阻挡新技术发展的脚步,限制技术发展 是不明智也是不可能的。但是,医生也不能放弃简单适 宜的传统技术,价格低、效果好的适宜医学技术,不应该 在新的治疗手段出现后被抛弃,一味追求新的、昂贵的 技术,而丢掉了最简单有效的手段,违背了医学价值。因 而在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的今天,迫切需要回I/王 “人的医学”,需要防止医学精神目的的淡化,需要重新 思考技术的价值。
2、医学精神回归拒绝金钱至上 当前,金钱对医学和医生的侵蚀,可以用触目惊心 来形容。的确,谁也无法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几乎 一切无不与市场发生关系,医学也不例外。医学科学研 究,需要金钱,需要从市场得到支持,适度地医学市场 化,有利于医疗机构的补偿和增收。但是,当医学成为一 种商品,医院、医生和病人成为金钱关系后,就会出现严 重的社会问题:首先就是许多低收入者,甚至中等收入 者的医疗服务得不到保障,有病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 他们的健康就会逐渐恶化,就会从根本上破坏人人享有 医疗的基本人权;其次就是公共卫生、预防会大大削弱, 传染病、流行病就会在社会蔓延;其三就是大量的医疗 服务将会过剩,卫生资源将会大量闲置和浪费,后果将 是整个社会的卫生状况恶化,严重影响社会生产,从而 威胁社会安定;其四就是将导致重复医疗和过度医疗的 大量出现;其五就是将会进一步导致医疗队伍金钱至上 思想的膨胀,使已经技术化、物化的医患关系雪上加霜, 对人的关爱将更趋冷落。所以至今,还没有一个国家公 开宣布医疗服务市场化的政策,即使像美国这样高度市 场化的国家,也试图对医疗服务商业化作某些限制。我 国今天发生在医界的问题,与我们未能恰当处理好医学 与市场的关系不无相联,金钱至上使我们未能守住医学 以治病救人为第一的原则,从而丧失了医学精神。
3、医学精神回归需要人文情怀 医学以人为服务对象,研究对象。人的生命过程是 极其复杂的现象,从生理层次到心理层次再到社会层 次,从人的权利、尊严、健康需求到未来命运的终极关 怀,无不是医学科学都要关注的环节,这些都离不开医 学人文精神,都需要医学人文精神的滋养。因此,我们不 能像对待其他自然物一样,单纯地用简单的、抽象的、细 致的科学语言和技术手段去研究人的各种机制和健康。 卓越的医生往往都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他们都 是掌握了相当的语言、文学、历史、哲学、法律、伦理和艺 术等人文知识的人,因而在医疗中能针对人文领域、社 会领域的变化,并从这种动态变化中把握医疗对象的心 理和生理失和的渊源以及应对策略,从而达到对疾病本 质的准确把握;卓越的医生具有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 神,怀有一颗仁爱之心。古代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曾经 说,医生的法宝有三样:语言、药物和手术刀。医生的语 言如同他的手术刀,可以救人,也可能伤人。医生高超的 语言水平,能给病人增加信心、希望和力量,会使病人的 免疫能力、代偿能力、康复能力和各种协调能力增强,反 之结果则大相径庭;卓越的医生强调尊重患者的情感世 界,尊重患者的意愿。他们依据整体观念,遵照仁术的信 条,追求医学的人性化,重视情感因素的倾入。病人从医 生那里获得更多的医学知识、心理知识,并同时获得心 理的慰藉和改善。医生对于病人的协助,尤其是情感上 的鼓励,可以使病人获得信心,得到支持,直到自己恢 复,这是医生的潜在人文品质的表现。美国一位医生那 句著名的话:“有时去治疗,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就引起了很多医者的共鸣。